- · 《建筑材料学报》投稿方[04/29]
- · 《建筑材料学报》数据库[04/29]
- · 《建筑材料学报》期刊栏[04/29]
- · 建筑材料学报版面费是多[04/29]
政策密集支持、企业股价大涨67%,这个行业要爆(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从供给端看,优质服务稀缺,投资回报周期长。 “我国的养老服务行业,包括养老社区,在战略定位、发展规划、运作模式、业务流程等各方面还处于探
从供给端看,优质服务稀缺,投资回报周期长。
“我国的养老服务行业,包括养老社区,在战略定位、发展规划、运作模式、业务流程等各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泰康之家相关负责人表示,养老产业在前期投入大、资金回收期限长、可承受的融资成本相对不高;同时,养老社区投资运营主体的性质多样,地产企业、保险企业、央国企及国资平台等投资运营方自身的监管要求、融资环境和能力的差异也比较大。
翻阅一些上市险企养老板块的财务数据,可以发现长线投资的特征。例如,新华保险布局了活力养生型、持续照料型、康复护理型三条服务产品线。2021年上半年,新华保险旗下养老服务业务利润为负。大多险企仅公布了不断投入的养老服务规模,但暂未公布收入或利润。
?
2021年获得融资的3家新型养老服务机构,数据来源:动脉橙,动脉网制图
新型社区养老方面,2021年以来,福寿康、知行合一、天与养老获得了新融资,交易频率与其他蓝海领域相比,显得并不活跃。
在王斌看来,这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侧重医疗和护理的服务专业门槛高,能够提供这类优质服务的机构稀缺。其次,侧重家政内容的生活照护服务门槛低,一方面,用户有时可以请亲戚朋友帮忙,因此复购率不高;另一方面,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体验欠佳,导致用户流失。最后,高地价、高房价、高租金以及高昂的人力成本,在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成本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造成毛利率低。
从用户端看,现阶段老年人的支付意愿和能力整体不足。
王斌介绍,现阶段老年人以新中国第一次生育高峰人口为主,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应由后辈养老,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接受度有限。泰康之家也提到,老年人或家人还会担心服务不透明,对老人安全有多种顾虑。
对于养老服务,部分老年人是支付意愿低,许多人则是支付能力低。
近年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逐年提高,按照《“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将从2020年的90%提升至95%。
不过,养老保险体系整体仍有待完善。3月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在养老保险三大支柱中,相比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和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最滞后,迫切需要加快速度。
从支付端看,长期护理险仍在起步阶段。
在老年人自费支付意愿和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尤为重要。为了缓解支付压力,我国已在多个地区试点长期护理险。
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全国49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参保人数达1.34亿人,累计享受待遇人数152万人。“长护险各地政策差异较大,养老服务机构在各地能获得的发展潜力还有待观察。”王斌认为。
事实上,福寿康、颐家养老、易得康几家机构都以上海为“大本营”,大部分的服务点均位于上海,向其他省份的扩张正在逐步进行中。而上海是试点长护险较早、且筹资能力较强的地区,长护险对服务机构的支撑能力强于许多地区。
“最近,一组6篇连载于《北京文学》的亲历性纪实性文章《当你老了——我陪老伴的求医经历》引起广泛关注。”泰康之家相关负责人还谈及一个社会共性问题,即:当前综合医院、基础医疗、长期护理、康复体系之间没有形成连接和整合。“文章中,作家龚玉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求医过程中住院难、转院难、手术难、找护工难的“无助、痛苦和不堪”的经历。这说明社会上的医疗健康和养老还处于初级阶段,是一个碎片化的支付体系和服务体系。”
四个方向的破题思路
尽管面临多个难点,但业内人士仍对未来趋势持乐观态度。王斌认为,用户接受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一定是大势所趋,并且目前已经看到这种迹象。“这会是个长期的过程,未来,用户需求、用户量稳定,此前进行了规模化布局的公司,能获得可观回报。”
同时,一些破题思路也可以为加快行业发展带来启发。
其一,以数字化赋能,提升服务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数字化正快速渗透到养老行业,包括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
2022年2月刚获得A+轮融资,也是在一年内两次获得融资的天与养老,探索运用科技手段更好地为养老服务降本增效。例如,天与养老将应用于无人驾驶领域的毫米波雷达技术进行适老化改造和运用;使用AI眼底筛查为老人进行健康风险筛查;同时仍在各个方向上寻找科技合作伙伴,打磨适合养老场景下的解决方案。
文章来源:《建筑材料学报》 网址: http://www.jzclxb.cn/zonghexinwen/2022/0314/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