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筑材料学报》投稿方[04/29]
- · 《建筑材料学报》数据库[04/29]
- · 《建筑材料学报》期刊栏[04/29]
- · 建筑材料学报版面费是多[04/29]
政策密集支持、企业股价大涨67%,这个行业要爆(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保险公司加速布局机构养老 保险公司已成为综合养老社区的重要参与力量,且优势显著。在以往医疗险产品的设计和经营中,保险公司已积累了大量医疗
>>>>保险公司加速布局机构养老
保险公司已成为综合养老社区的重要参与力量,且优势显著。在以往医疗险产品的设计和经营中,保险公司已积累了大量医疗资源,或直接投资开办医院,具备良好的医养结合基础;保险公司还可将养老服务与保险产品结合,形成服务与支付之间的协同生态。
目前,泰康、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太平、新华保险、中国平安等均布局了养老服务,并加速推进。例如,作为最早进入养老行业的险资企业之一,泰康在养老服务板块打造了泰康之家高品质养老社区,创新性地构建起虚拟保险支付加实体医养服务的商业模式。在支付端,提供年金保险、长期护理险、生前契约等商业保险产品;在服务端,形成医、养、康、宁相融合,以客户和患者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
机构养老是重资产投资,房产、设施设备等投入大,要想在多地布局综合社区、养老小镇等业态,进而形成规模优势,所需资金规模更为巨大。据中国太保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完成了首期养老不动产百亿投资布局,已在成都、大理、杭州、上海、厦门、南京等6个城市落地7个建设项目。
因此,除了保险公司之外,综合养老社区还以地产公司、银行以及大型医疗健康产业集团等资金或资源充足的投资者为主。
其他产业集团转型布局医养,也是机构养老参与主体的一种。本文开头提到的悦心健康是由建材转型至医养的公司。尽管悦心健康从2015年就开始进军医养领域,但从财报来看,目前医养板块收入占比还不到10%,这也说明了养老投资的“慢”。
>>>>新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日趋活跃
近年来,一批新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并快速发展,新型是相对于传统的敬老院、养老院而言,其服务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新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投资相对更轻,运营方式更灵活,近年来逐步活跃。”此前,王斌已有多年养老行业的投资经历,并观察到这些变化。
?
新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几种模式,来源:公开资料、访谈,动脉网制图
在国家试点长期护理险(以下简称“长护险”)的过程中,福寿康、颐家养老、易得康、天与养老等一批新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进入定点机构范围。
福寿康建立了“医疗护理站+社区照护中心+养老院”的服务网络体系,打通居家、社区、医院、养老院的全闭环服务场景;以长护险服务为抓手,跑通居家上门综合照护服务模式,随着长护险试点城市增加,将其服务经验复制到其他区域。
颐家养老借助长护险,从居家上门服务开始,逐渐丰富社区服务设施,护理站、日间照护中心、长者照护之家、养老院、综合体、老年活动室、中医康复馆、邻里荟等多种形态逐渐落地运营。
王斌介绍,聚焦专科专病的康养机构也是创新方向之一。“例如,精神领域的阿兹海默症从去年开始成为市场热门,它横跨了养老、脑健康、慢病管理等多个领域,非常受投资者关注。目前,已有不少阿兹海默康复养老机构出现,但都处于早期。”
据了解,湖南的阿默认知症照护、上海的莫朗福克斯公馆和福爱家·槎溪苑等照护机构就专门接收阿兹海默症老人。
王斌还提到,一些骨科、运动康复类连锁医疗机构涉及老年人康复,并且离社区和居家场景近,也是组成新型社区养老的一部分。此外,部分医疗机构正在转型为康养机构,但这在市场上占的比重小,尚未构成主要力量。
“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互联网+'越来越多渗透至养老行业,尤以‘互联网+护理'最为典型,并跑出了诸如金牌护士等优秀企业。”王斌表示。
“互联网+护理”也是国家出台专项政策鼓励的领域之一。金牌护士将线上APP、线下护理站以及全国医院和注册护士相结合,确保线下有依托,且服务广覆盖。德品微护则以德品医疗面向医院的智慧护理解决方案为依托,聚集了医院护士,为用户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动脉网还了解到,善诊以“互联网+体检”切入老年健康服务,春晖智慧以智能看护设备搭载居家照护服务,这些运用新技术、贴近老年人生活场所、以细分场景为切入点的模式,也可视为新型社区养老的一部分。
多方难点并存
数亿人的潜在用户规模,看似市场庞大。据工信部对外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万亿元。但一些固有特征也成为行业加速发展的难点。
文章来源:《建筑材料学报》 网址: http://www.jzclxb.cn/zonghexinwen/2022/0314/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