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西安西郊汉代建筑遗址发掘报吿(2)

来源:建筑材料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1-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北堂建筑分抱厦与厅堂两部分(图版贰,1)。 (1)抱厦 抱厦四间。间距3米。方砖铺地。方砖每边长32.5,厚4厘米。檐柱础方形,东西两头有二斜坡,通过二

1.北堂建筑分抱厦与厅堂两部分(图版贰,1)。

(1) 抱厦

抱厦四间。间距3米。方砖铺地。方砖每边长32.5,厚4厘米。檐柱础方形,东西两头有二斜坡,通过二斜坡与东西两小屋相连。小屋间宽4.1米。斜坡与小屋作硃红色泥地面。斜坡5度,宽1.5米。坡与砖面及与小屋相邻处各有一道小槽,宽12-20,深18—20厘米,里面有烧过的木炭灰烬,系当时的门槛或木板墙的下坎。西头小屋西边有门一道,宽1.1米,门外有一条斜坡路通往外面。路与门同宽(图版柒,6),上有路土,证明曾被人通行过。

抱厦与厅堂之间有土坯墙一堵,墙宽0.42,残高0.4—1.2米。向外倒塌。墙内砌柱。柱础有长方和正方两种。长方形柱础长60—70,宽45—60厘米;正方形柱础每边长36厘米。此外,还有一种柱础,一端方形一端圆形的,通长1米(图版叁,1),石质有白石和靑石两种。部分柱础上面留有烧毁的木炭烬,成圆状,直径55厘米。在砌柱的土坯墙断面上留有半圆形凹痕,可见木柱的一半嵌入土坯墙中。从平面结构来看,门是在二柱间再加二边柱,此边柱起抱框的作用,可以按照门的宽窄调整柱与边柱间的距离。

(2) 厅堂

厅堂中列柱两行,分为三间,间距;5米。圆柱础直径60厘来,表面制作光滑,经火烧后已剥落(图版柒,3)。厅堂的两头各有门一道,与东西两小屋互通。小屋间宽3.2米,可能是作储藏室之用或楼梯间(图版柒,2)。地表面都作红色泥面,打磨光平,经大火焚烧后部分变成砖灰色,未烧到的部分,尙保持原来色度,极为鲜艷。后墙是夹墙,用三层土坯垒砌而成,宽l.l*o夹墙紧邻夯土台,丁头外露,中层顺砌(图版槩,4)。土坯长44,宽22,厚10.5厘米。厅堂每间之中,又加一柱。柱砌夹墙内,柱洞方形,是先砌好了墙,然后在所要安立柱子的地方掘出柱洞(图版贰,2)。东西两屋,通过廊屋可进入东西两堂的厅堂北头的小屋。廊屋宽1.2来,作曲尺形,前壁系土坯墙,后壁则利用小夯土台为壁(图版柒,5)。

墙的结构,分土坯墙与夯土墙两种。土坯牍又分单鉴夹墙两种。在夹墙下部中间出现烧毁的木炭灰烬,里面原有木板的设置,是为维护夯土台的坚固或作隔潮湿用的。墙皮分三次构成,先用麦指泥打底,分两次抹成,厚4—4.5厘米;再抹一层谷売细泥,厚1厘米;然后在表面刷白灰,薄似蛋売。脏脚部画一道紫色边,宽4厘米。夯土墙是利用小土台壁作的,基部宽于墙面3.5厘来。墙皮里面印有高粱秆编扎的排架痕迹(图版拾,3、4),里面有烧毁的灰烬。由于板筑土壁的墙面光滑,不易搪采墙皮泥,因而用棕绳编扎高梁杆殊架,拿铁钉钉在夯土墙上,每个铁钉之间的距离是上下40,左右24厘米。编扎排架,为了防止渥坏,而使用较粗的棕绳。这样在土墙上施一层高粱秆排架,使抹泥易粘,坚耐性较强,且有防潮湿的作用。墙面刷淡色红灰。墙皮厚度和层次与土坯墙皮结构一样。

(3)地基结构

地面为红色细泥,高于砖地面20厘米。表面作得光滑;之下是一层细泥,厚0.1—0.2厘米;细泥之下又是谷壳细泥,厚2—2.5厘米;底层是草泥土,分两次拣成,厚2-2.5厘米。草泥之下用六层土坯平垒砌成,共厚76厘米。在第四层土坯下铺木炭烬,厚0.5厘米;第五层土坯下铺草蘑,已朽成灰,但痕迹尙存;第六层土坯下又铺木茨一层。在夹墙脚下部木炭块较大,厚2—4厘米,再下垫细砂一层,厚35—60厘米。细砂之下是夯土,厚1.5—1.7米(图三,B剖面)。夯土坚硬,系用小圆鲤平夯,芬印直径5—6厘米。夯土每层厚7.7—10厘米。接近自然土的夯土层里夹杂有细砂。

铺地砖的地层,为地砖之下有一层塡土,厚3—4厘米,系铺砖时所垫的。其下有六层土坯,共厚65厘米。土坯之下又是夯土。土坯墙不另设墙基,直接从地基的夯土上垒砌而成。每一个柱础都有基脚,比础石大一倍,较一般夯土坚硬。因建筑物塌毁的压力过大,致部分地面塌陷,形成高低不平。

2.南堂建筑(图版叁,1)

(1) 抱厦

南堂抱厦与牝堂抱厦略有不同。依檐柱础计算,布局应为八间,间距为3.1米。方砖铺地。南堂厢房(敞厅)西北角置有空心砖两块(已残),其位置相当于北堂西头小屋门外的斜?坡路处。空心砖长1.25,宽0.36,厚0.19米。抱厦与厅堂之间有土坯墙一?堵,宽42厘米,有门三道通入厅堂与小屋,门宽1-3米。

文章来源:《建筑材料学报》 网址: http://www.jzclxb.cn/zonghexinwen/2021/1130/748.html



上一篇:穴居文化的嬗变与演进——穴居文化的活化石:
下一篇:一分钟了解科学家眼中的干细胞,让更多不可能

建筑材料学报投稿 | 建筑材料学报编辑部| 建筑材料学报版面费 | 建筑材料学报论文发表 | 建筑材料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建筑材料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