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筑材料学报》投稿方[04/29]
- · 《建筑材料学报》数据库[04/29]
- · 《建筑材料学报》期刊栏[04/29]
- · 建筑材料学报版面费是多[04/29]
穴居文化的嬗变与演进——穴居文化的活化石:(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由于土木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和部分经验的积累以及生产生活的需要山西的窑洞发展到龙山时代晚期的时候又有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居室空间的拓展、室内
由于土木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和部分经验的积累以及生产生活的需要山西的窑洞发展到龙山时代晚期的时候又有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居室空间的拓展、室内装修的细化等方面。这一时期的代表性遗址主要有曲沃方城遗址、石楼岔沟村遗址等。以曲沃方城F101为例[7]该窑址居室呈圆角方形面积约7平方米左右室内两侧墙壁高宽基本对称门道进一步加宽。从考古发掘看该窑洞的门道东侧有接另一居室的迹象所以说该土窑洞可能为双室这种做法前期未有发现。而石楼县所发掘的窑洞其显著特点在于窑洞内开始使用白灰窑洞面积在13到26平方米之间其高度达到2.4到2.9米。在这一期黄土窑洞中窑洞的顶部支撑与墙面的加固技术得到很好的应用而且室内灶台式样、位置及室外排水等都有改进这种愈来愈科学、复杂的发展趋势一直延续到后世的今天。
总之黄土窑洞取材巧妙构筑合理能够保持生态自然系统中物质流与能量流的平衡[8]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从地理条件、自然气候等因素考虑完全体现了山西地处黄河流域及黄土高原的地域特征。它开创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黄土文化”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天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科技发展、人口增长、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繁以及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速度加快延续数千年的黄土窑洞建筑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数量逐年递减。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固守祖宗留下来的土窑洞而放弃现代新潮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尽管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就黄土开发利用有过大量的研究甚至从生态学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提出建造生土住宅的建议但笔者认为就目前社会发展的情况看这种想法不合实际也不现实。相应地我们应该要在现有文明的基础上在充分享受现代时尚居住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地、有选择地对具有明显地域优势、规模优势、保存状况良好及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部分窑居区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
文章来源:《建筑材料学报》 网址: http://www.jzclxb.cn/zonghexinwen/2021/0830/672.html
上一篇:一级致癌物石棉,潜伏期可达数十年,你用过的
下一篇:西安西郊汉代建筑遗址发掘报吿